![]() 面临困境变革应对 特殊时代产生的特殊教育机构,归并至一所名校,正是一种教育的回归。 | ![]() 优势能量无法替代 清华这个牌子,足够大,但是对于五道口而言,并不是“树大好乘凉”。 |
一个绕不开的探路者:刘鸿儒在五道口,一个更为紧密的圈子围绕在“刘鸿儒”这个名字周围。1980年,刘鸿儒回到人民银行任副行长,分管银行改革。他认为,当时的许多大学,用的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教材,但当时的银行业改革迫切需要一批既懂得市场经济又了解中国国情的人才,于是他想到了在人民银行下面成立一个研究生部。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就这样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公社一个尚未启用的卫生院里正式成立。 行业内戏称,刘鸿儒把五道口当成了“自己的孩子”。1985、1986年,是探讨金融改革的年份,刘鸿儒常常是白天在国务院开会,晚上到五道口和学生们继续讨论白天的话题。 2006年11月,北京市刘鸿儒金融科学发展基金会成立,注册资金200万元。基金会开展金融科学研究专项奖励、资助、研讨等活动;支持、促进、兴办金融教育;从事与金融教育、金融科学研究相关的公益活动。由于有很多金融、投资界的门生支持,该基金会目前已经积累数千万资金。借助于公益慈善的大平台,刘鸿儒基金会也成为五道口校友紧密联系的一个大平台和圈子。 |
1984年起,“五道口”开始聘请外籍专家,他们来自欧洲投资银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加州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日本安田火灾海上保险公司等,为让当时的学生开阔国际视野,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与国际接轨。而刘鸿儒自己,则主讲金融体制改革专题。要建立中央银行时,讲中央银行;通货膨胀来了,讲通货膨胀。这使得“五道口”在实务操作方面,胜于其他同类院校…[详细]
从第一届的18人,到现如今的一届70人左右,成立于1981年的五道口共培养了1600多名毕业生。“我们的校园不大,圈子也很小,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同学们之间的联系都很紧密。”五道口的2008届一位毕业生如此形容他的“道口生活”。学校留给自己的财富,知识是一方面,更珍贵的是这些圈子。在这个圈子里,“人不多,大家都熟,称兄道弟,互相帮忙嘛。”曾经的五道口人吴晓天这样说道。
“五道口”之困“五道口”以务实的办学作风,圆满完成了时代使命,但随着经济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变化,“五道口”的优势却难以为继,并出现一些发展瓶颈。一位“五道口”同学坦言,相比其他综合性高校,由于五道口人过“专”,在做行业分析时资源难免不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去年曾对媒体道出“五道口”的困境。他总结了三点,一是其他高校金融专业正在蓬勃发展,大有追赶、赶超之势;二是配套不够、底蕴不足,没有配套的相关学科;三是人数少、培养成本高且达不到规模效应。“现在五道口如果不作出改变,保持四五年的国内优势是可以的,但再长则很困难。”焦瑾璞说。 除此之外,在证券界打拼多年的一位人士认为,五道口目前存在的最大弊端还不是学校本身的教育会有怎样的发展,而是影响了中国金融环境的公平。他说:“这些年,五道口培养了近两千名学生了,现在这些学生大部分都在金融界,而且有的担当着重要职务。这属于近亲繁殖,对中国的金融环境是不利的。”…[详细] |
未来,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将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该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并列的院系单位。据知情人透露,理事会将由两名央行人士、清华大学两名副校长级别的高层、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各派一名理事组成一个7人理事会。协商合并过程中另一个焦点是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红楼所在的五道口核心地段18亩土地,目前的归属还不清楚。不过对于合并一事,清华大学、中国人民银行官方仍均未予以回应…[详细]
一个时代的结束30年过去,兼职师资等曾引以为豪且最具吸引力的优势,如今却成了“五道口”学科拓展和培养MBA、EMBA的障碍。那么并入清华后,“五道口”在招生方向、教师队伍、授课内容等方面会做出哪些改变呢?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时间紧迫,明年招生的专业和人数不变,招生人数是70人。合并以后可能会增加类似于EMBA、MBA的一些培训。师资方面,未来的教师队伍将换成清华的老师。清华的老师主要负责基础课程的教学,专业课程中涉及的业务操作等还是会请一些金融界的在职人员来讲授。今后学制可能从研究性硕士的三年变成专业性硕士的两年,时间还未定。一旦确定合并,明年的毕业生所领取的学位证和毕业证就会有“清华大学”四个字了…[详细] |
而对另一方清华来说,也同样不是坏事,在4月7日的清华百年校庆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宣布了清华大学新的目标,清华计划在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并在205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的前车之鉴也让“五道口”思考两者是否能够很好地融合,取长补短?
对现在的“道口人”来说,“合并之后,清华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我们,会以一个院的规格对待我们,还是会以一个专业,毕竟我们这一届只有71人。”这是舍夜里他们讨论频率最高的话题之一。经历了30年的辉煌,最后竟然变成了“清华校友”,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强强联合能否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道口人”能否适应清华的生活?所有这一切,答案终将揭晓…[详细]
第十二届中国MBA发展论坛中国MBA发展论坛已成为全国MBA校友一年一度盛事,今年恰逢中国MBA教育发展20周年,意义重大而深远…[详细] |
EMBA学费再掀涨价潮号称天价学费的EMBA再次迎来世界范围内涨价潮,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费今年9月起将从45万涨至53.8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