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旧发展模式下的繁荣已经结束,全球化新增长通道仍难见亮光,大调整已是时代主题,全球竞争主战场随即转向调整主动权的争夺。这意味着,谁主动调整、谁调整得快,谁就占得先机、抢到未来竞争“制高点”。对世界而言,2011年就是大调整时代的开始。 作为 “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首启之年,我们考量发展战略,不仅要与未来五年的规划相结合,还要与未来十年的展望相结合,在更宏观的布局上,以更谦逊内敛的姿态,来推动中国走向真正的强盛。 | 嘉宾:
|
主讲嘉宾: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 [介绍] 过去五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十一五”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初步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初步走上社会和谐之路。“十一五”规划目标基本完成,为“十二五”时期的全面发展和加快转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在,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但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的任务远未完成,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因此,我们应加快科学发展,用三个五年规划,大体完成从第一代发展路线向第二代发展路线的转变,从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 >>更多 |
中国如何从制造大国的地位成功转型成领先的创造大国,如何有效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开启以创新驱动引领中国经济的新时代? 创新是中国民族企业由弱变强的根本途径。创新,对于中国所有的企业乃至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刻不容缓。自主创新,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已成为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 | 嘉宾:
|
主讲嘉宾: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 [介绍] 无论何时,领导面对人才都应该“谦虚,执着,锲而不舍”。如何找到优秀人才?他分享了在苹果、微软和谷歌三大外企都非常推崇的一句话,“一流的人雇一流的人,二流的人雇三流的人,所以当一个二流的人进入你的公司的时候,你的公司就开始步入三流了。”如果要打造一流的公司,不要怕比你聪明的人。另外,职业经理人都该花20%的时间去招人,靠各种不同方法打动人才。>>更多 |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当今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何以立足于自己的历史、价值观与需求,扩大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成为文化和价值观输出国,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契机,推动群众文化发展? | 嘉宾:
|